• 隶书为什么称为八分书(隶书和八分体的区别是什么?)

    佚名影视问答人气:696时间:2022-04-03 20:21:12

    八分书辨

    清杨锡观撰。参见《六书辨通》。是书系考辨八分书体之作。关于八分,历代众说纷纭,言人人殊。杨氏辨之曰:“八分即汉隶,今楷之别名尔。”“汉之隶皆可谓分,其从篆体者,即八分是篆二分是隶也;其与正楷无异者,即八分是隶二分是篆也:所以分也。再变而为楷分,又在楷隶之间,辙迹小异,故多其名尔。以其分而言之,汉之隶非尽秦之隶,今之楷非复汉之隶:变易不同也。以其合而言之,汉之隶即秦之隶,今之楷即汉之隶,故指隶为八分也可,指楷为八分也可,八分并非别种书。”其语辨而证精,人多从其说。是书有雍正刊本。

    汉隶辨体

    清尹彭寿(生卒年不详)撰。彭寿字慈经,光绪六年(1880)科副贡,候选教谕。光绪十七年(1891),山东学政裕德以其邃于训诂、学有根源荐于朝,赏加国子监学政衔。著作除是编外,还有《石刻证经》五卷。是编以《说文》五百四十部首为次,始一终亥;凡《说文》所有之字而亦为汉隶所有者,条举列之;或汉隶无其本字而有其假借字者,则著其假借字于下,并各为详说,以明形体之嬗变、字义之引申,旁征博引,颇为精确。然而不免过于牵引,有失于谨慎。是书有光绪二十一年(1895)刻本。

    汉隶字源

    宋娄机(1133-1211)撰。娄机字彦发,嘉兴(今属浙江)人。乾道二年(1166)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,兼给事中,进参知政事。深于书学,家藏碑版图籍甚富。所著除此书外,尚有《班马字类》、《广干禄字书》,皆传于世。是书首卷前列“考碑”、“分韵”、“辨字”三例,次为“碑目”,凡汉碑三百零九种,魏晋碑三十一种,各记其年月地里书人姓名,以次编列,即以所编之数,注卷中碑字之下,以省繁文。以下五卷按《礼部韵略》二百零六韵排列所收文字,皆以真书标目,以隶书列下。其文字异同,随字附注。另有十四字不能归入各韵,附于五卷之末。为研究隶书及汉字演变的重要资料。《四库提要》云:“于古音古字,亦多存梗概,皆足为考证之资,不但以点画波磔为书家模范已也。”是书有明汲古阁本,清丁杰校刊本,《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》本。

    汉隶异同

    清甘扬声(生卒年不详)辑。扬声字实求,宝山(今属上海市)人。这是隶书异体字的汇编。依照《康熙字典》体例,按地支分为十二集,每集之内亦分作若干部,每部之内录汉碑中不同于今字楷体的隶书(仅与今字波磔不同结构不变者不录)。对于所录的异体字还要加以分析,如“仞”省作“刃”、“供”省作“共”,与“裘”古文作“求”省“衣”同例”,是为“省形存声”;“彷”作“仿”、“徘”作“俳”。与“”篆文或作“”易从“角”为从“革”同例,是为“易其形体别从一体”;“僮”作“偅”、“勳”作“”,与“禩”篆文作“祀”易“異”声为“巳”声同例,是为“易其声体别从一体”;“殿”作“壂”、“泥”作“埿”,与“册”古文作“笧”增“竹”同例,是为“从本体别增一体”。可见隶书变更之体,虽与《说文》所引古籀,小篆变更之体各不相袭;但其变更之例,则与《说文》所引古籀、小篆变更之例如出一辙。这说明汉时字体变更尚多沿古籀小篆之例。至于“什”作“汁”、“仆”作“赴”以同音而假借,亦与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古文“某或作某”同音相假正同,可证汉人临文不限定必书本字,凡同音之字,皆可借用。是书对汉隶异体的分析,颇有参考价值。尚有原刻本。

    汉隶分韵

    不著撰人名氏与编撰年代。考其分韵,以一东二冬三江等标目,当为元韵而非宋韵。取宋洪适等所集汉隶,依次编纂,又以各碑字迹异同,缕列辨析。《四库提要》云:“考吾邱衍《学古编》,有‘合用文集品目一门,其第七条隶书品中,列有《隶韵》两册,麻沙本,与《隶韵》(按,此《隶韵》为刘球碑本《隶韵》,十卷)为一副刊,字体不好,以其册数少,乃可常用之,故列目于此’云云,疑即此本。顾蔼吉《隶辨序》称‘别有《汉隶分韵》,字既乖离,迹复丑恶’,其诋諆此书,与吾邱衍略同。然二人第以书迹笔法论耳。要其比校点画,订正舛互,亦有足资考证者。”是书收入《四库全书》经部小学类,有《格致丛书》本,辨志堂刊本,拜经楼刊本等。

    我们现在基本把西汉初期几十年间看成秦隶到汉隶的过渡阶段,西汉初期隶书还基本停留在古隶阶段,西汉武帝到东汉末为汉隶阶段,汉隶即八分。汉隶成熟的标志是“波挑”用笔的出现,波挑和掠笔是隶与篆完全不同的用笔,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打破篆书原始用笔形态的两种笔法。

    隶书的兴盛,在当时不但作为官方正体出现,还促进了其他书体的发展,比如在汉隶成熟的西汉中期形成的章草,再有后来章草到今草的演变。以及后来隶书笔势往楷书转变,出现诸如《敦煌悬泉置麻纸》等颇有隶书意味的楷书等等。其实总的来说,东汉后期书法已进入一个艺术自觉期,书家都开始有了自己的艺术理解。同时因诸体兼备,也是书体的终结期,为后来魏晋时期二王的书体完善与发展提供了基础。

    首页

    电视剧

    返回顶部

    电影

    动漫

    体育